【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⑤】以智能推动城市升级,用信息构建万物互联​——记同济大学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创新团队

发布时间:2023-02-04 08:52:03文章来源:校园网

他们奋力驰骋于智慧城市、无人驾驶、智能视频分析、无线通信等尖端技术领域,所研发的数据智能技术让城市“耳聪目明”,城市大脑指挥系统、政务专网、自动驾驶服务平台、自主泊车系统……都有这支团队贡献的专业智慧。

近日,同济大学软件学院赵生捷教授领衔的“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创新团队”,获评同济大学第二届卓越研究生导学团队标兵。团队长期从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物联数据的“感知-联网-融合”理论和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,现有导师11名、博士生35名、硕士生40名,已成为助推我国信息技术研发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
以身示范,激励学子科研报国

“我希望能尽我所能,带领团队,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领,更快提升我国信息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,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。”正是秉持这样的信念,在祖国的召唤下,已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分析、智能视频处理、数字信号处理、网络通信等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赵生捷教授毅然归国,于2013年全职加盟同济大学,受聘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。2014年,入选“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”。2017年,他勇挑重担,担任软件学院院长。凭借着重要创新成果和学术影响力,赵生捷2019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。

近年来,赵生捷教授带领团队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国家项目8项,突破了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网络视频传输、智慧城市复杂环境感知与高精度定位、智慧城市多域资源可信安全共享等关键技术。团队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,出版学术专著2部,获2022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、202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、中国发明协会第十届发明创业奖等一系列重要荣誉。

创新成果的背后,是科研报国的赤诚之心,是不懈探索科学真理的科学精神。

“看文献要从薄到厚,再从厚到薄,要有自己的学术品味,才能做出有影响力有价值的研究。”导师的这句话,引导科研初期在迷茫中摸索的陈伟超以启发和激励,而后他逐渐步入科研正轨,读博期间接连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,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,当选同济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“学术先锋”。

在团队里,人才培养是头等大事。毕业生至今感念导师提供的优良科研环境和优质科研资源。在2022届博士毕业生、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汪昱看来,能成为赵老师的学生非常幸运:“无论是我个人研究需求的新型传感器事件相机,还是大家需要的高算力计算集群,赵老师都舍得投入资金尽力支持我们的研究。在这种优异的科研环境下,实验室的每一位同学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,我也获得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和学术成果。”  

博士生叶珂男、陈思蕤提及,只要不出差,赵老师每晚必定工作至夜深。每次在实验室抬起头,就能望见老师办公室明亮的灯光和老师伏案忙碌的身影,内心受到触动,更加坚定了自己刻苦钻研的决心。  

团队鼓励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应用集成开发研究,并鼓励支持学生利用所学开展创新实践。实验室专门配备了可编程机器人、新型传感器等设备供学生进行改造,实现各类不同的功能。团队在2019年英特尔杯软件建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。

广泛合作,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应用

“赵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。他说,我们做科研要秉持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,沉下心来,去找到领域内最关键的‘绊脚石’,鼓励我们走出去,去做真正对社会有价值的研究。”硕士生童佳燕说。

多年来,赵生捷教授心怀社会责任感使命感,紧密对接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需求,与科研院所、高科技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等携手开展了产学研合作,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,推动无线通信、大数据、智慧城市等科研创新成果转化落地,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。

针对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的重大建设需求,团队提出并行传输的“信源编码、信道编码、传输速率、信道功率”多因子联合优化技术体系,彻底改变传统多媒体大数据传输结构,该技术已成为现代高速无线网络视频传输的工业标准。团队进一步主持研制出TD-LTE-Advanced系统和信道高可靠动态管控系统,有效提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物联数据的并发处理能力83%,集群组呼时延降低85%(国际同期最高水平)。此外,团队研发的相关算法和系统已经应用到国内该领域头部企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自主泊车系统、城市级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和运营平台,以及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等高科技产品。

不久前,团队的研究成果“城市空间信息全域物联感知与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及应用”,入选2022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。研究团队围绕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战略需求,联合百度等行业龙头企业历时近10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,突破了关键技术,研发了城市大脑指挥中心系统,引领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,已经在北京海淀、云南丽江、昆明官渡等地应用推广。相关技术成果支撑了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、上海市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等系统的建设。

早在2015年,赵生捷教授就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,牵头完成的“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无线通信测试系统”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。

导学团队通过广泛合作,构建育人共同体,合作伙伴包括 MIT、斯坦福大学、哈佛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,以及AppleGoogleFacebookMicrosoftIBMSAP、华为、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字节跳动等国内外著名企业。

2022年底,团队主持建设的“智慧城市感知与规划重大工程软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”获批立项,赵生捷教授担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。中心致力于抢抓智慧城市发展的机遇,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,培养智慧城市工程软件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,服务国家相关重大工程。

亦师亦友,全面引导学生成长进步

“赵老师既是良师,又似好友,我们学生在他面前感觉不到紧张,不会有距离感。”博士生桂永杰说。

“导师通融宽厚,引领我涉猎和跟踪无线通信前沿领域,教导我发现和认知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。衷心感谢给予我的教诲和无微不至的关怀。”2020届博士毕业生、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韩丰夏说。

为人温文尔雅,平易近人,全面关注学生成长。经常走进课题组与学生交谈,关心询问同学们的学习研究生活状况,关切大家有无实际困难。在团队每周例会、每月大会上,仔细听取学生的个人汇报,悉心指点哪些需要改进,还有哪些是潜在的研究方向。花大量时间尽力帮助学生纾解压力,教导学生正视挫折、迎难而上。大力支持学生到国际著名大学继续深造……同学们这样讲述着这位他们心目中的好导师。

团队鼓励每一个硕士生和博士生自主寻找感兴趣的研究方向,对每位学生安排一到两个老师进行指导。倡导团队成员之间的横向交流,在相互沟通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。关爱低年级研究生,建立了一对一的老生新生帮扶体系。

在赵老师的带领下,团队充分发挥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优势,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、服务社会,突破助推乡村振兴的信息核心技术,为地方园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搭桥,助力地方智库和科学中心建设。

    在团队中耳濡目染,团队学生全身心投身科研,收获颇丰:获得同济大学研究生“学术先锋”荣誉1项、同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4人、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0项、上海市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项等。多名学生赴哥伦比亚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等著名大学深造学习,两名学生目前在“双一流”高校任教,毕业学生主要就业于华为、字节跳动、百度、阿里、腾讯等行业内领军企业,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贡献力量。